每年有七亿人因蚊子染病,有一个工厂专养蚊子,一年放生3.6亿只
蚊子是大家公认的害虫,不仅靠吸食人的血液为生,还会在夜晚的时候嗡嗡的飞个没完没了,更有可能在有些地区成为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。一直以来人类也想了很多办法,希望可以消灭它,但是效果一直差强人意。
但是在我国却有这样一位生物学家,他不仅没有想出什么消灭蚊子的\"武器\",反而开始大量的饲养蚊子,还开设了自己的\"蚊子养殖工厂\"。他养殖的蚊子生命力顽强,不仅在夏天活动,就连在冬天也可以存活。
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生物学家开始热衷于饲养这种被全人类视为\"公敌\"的蚊子了呢?难道他不知道,人人\"欲除之而后快\"的蚊子有多少危害吗?
\"人间吸血鬼\",人人避之不及
蚊子的危害,绝对和它被人讨厌的程度成正比。我们都知道,蚊子想要生存下去,就必须要靠吸取人类、动物的血液,在\"吸血\"之后还有给我们的身体留下一个又肿又痒的\"毒包\"。
蚊子是吃饱了飞跑了,我们却可能要好几天都要承受这种\"吸血后遗症\"的困扰。尤其是在夏天,本来闷热的天气已经够让人烦躁的了,还要忍受蚊子这种时不时的\"强盗行为\",怎么能让人不上火呢?
这样\"舍人为己\"的寄生虫行为,也难怪有的只要提到蚊子,就会恨得牙痒痒的。而且但凡是蚊子聚集的地方,大多都是非常潮湿闷热、还有会滋生很多的细菌和疾病。因为我们都知道,只有雌蚊子吸血,它不仅吸血还要寻找潮湿有水的地方才能产卵。
这就可以想象,只要有蚊子聚集的地方,环境是有多么的脏乱差了。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无论是居家生活、还是公共场合,什么灭蚊器、杀虫剂、灭蚊灯等等这种用品十分常见,只要是能将蚊子一网打尽,真的是无所用之不及。
蚊子不仅吸食人血,生存环境差,它还会传播很多传染病。因为蚊子依靠把喙插入我们的皮肤,吸食血液。但是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很多传染病的病毒或者寄生虫相互接触感染,这样的传染可以说是防不胜防!
像疟疾、乙脑、黄热病这样传染性比较严重的疾病,只要叮咬过患病病人的蚊子叮咬了其他健康的人,那么这些人患病的几率就会变得非常大!每年约有7亿人被蚊子传染各种疾病。
据了解,世界上发现的可通过蚊子传染的疾病已经超过80多种,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种昆虫能有这样的\"杀伤力\",真可谓是是\"众害虫之首\"。
蚊子\"间谍工厂\",靠养殖特殊公蚊子让蚊子\"断子绝孙\"
说到这家坐落在广州的\"蚊子工厂\",如果不知道缘由的人,一定是觉得这里的蚊子简直是上了天堂。不仅每天有新鲜的羊血和糖水伺候,到了一定时候饲养人员还将它们全部放生。
这座\"蚊子工厂\",不仅日复一日地在进行蚊子的孵化养殖工作。而且每隔一段时期还会进行大型的\"放生活动\",一年时间里已经放生了将近3.6亿只蚊子!这是什么原因呢?难道这里的研究人员不顾蚊子的危害,还要这样饲养\"害虫之首\"蚊子吗?
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这座工厂里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正是为了要消灭蚊子才要\"养殖\"蚊子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,吸血和传播疾病的蚊子基本上都是母蚊子,而这座工厂饲养的全部都公蚊子。
虽然每天\"好吃好喝\"地伺候他们,但是这些蚊子的身体里已经被植入了一种叫沃尔巴克体的寄生菌。这种寄生菌可不简单,我们知道蚊子的一生十分短暂而且只交配一次,这些身带\"变异细菌\"的公蚊子不仅不会吸取人类的血液。
还会在和母蚊子交配之后,让母蚊子无法受孕,根本无法有下一代。在合理安排植入沃尔巴克体寄生菌的蚊子放生量的前提下,可以直接有效地控制蚊子的繁殖数量,达到彻底消灭蚊子的目的。
这样\"治标又治本\"的方法,他的成效又是怎么样的呢?据了解,现在已经培育放生的\"间谍公蚊子\"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,很多投入这种蚊子的地区蚊子的繁殖量已经有了显著的下降。
而且这种方法,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利用自然交配的方式,不会在蚊子身体里产生抗性,不会像其他蚊香、杀虫剂一样,用的时间久了,蚊子就免疫了,最后慢慢的效果就没有了。
但是可能唯一的缺点,就是在平常的时候,我们头顶上会嗡嗡嗡~~的多了很多\"不速之客\"飞来飞去,但是他们不会吸血和传染疾病,只会制造一些噪音吧。
或许,曾经有很多人质疑过这种方法。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,就是任何的科学研究,可能都要在一段时间内、一定程度上付出一些代价。而且科学研家要做的,就是在权衡利弊之后,选择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一个选项。
就比如像\"蚊子工厂\"这种方法,只要它在消灭害虫蚊子、阻止传染病传染这件事上有效果,那么那些嗡嗡嗡的噪音声,我们就只能忽略不计算了吧。相信这样切实有效的\"灭蚊大法\",如果可以在未来普及下去,那么消灭害虫蚊子君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。
现在这项技术其实在国际的科学研究领域获得了很多的关注,也有很多国家的科学家对此技术表示了相当大的兴趣。如果这项技术可以得到一定的普及与复制,对全球的疾病安全事业也会有非常大的贡献。
在这种\"不孕不育\"公蚊子的作用下,从根本上控制了蚊子的繁殖数量,让这种害虫在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公共的疾病卫生安全,在人类生物学研究历史上,一定是一件具有\"里程碑\"意义的事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