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出差还是旅游?“解密”违规旅游那些事儿
春暖花开,正是出门旅行好时节。
可有些人的旅行,却搞成了违纪。
3月14日,安徽省纪委监委通报6起违规旅游典型问题——
有人借考察之名,去厦门游玩,费用在单位报销。
有人说是参加培训班,却在三亚玩了一圈。
有人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,到广西崇左德天瀑布、北海银滩、桂林漓江等景区游玩,还有人带着家属,旅游费用由企业支付……
安徽的通报并非今年首例。2月20日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借培训之名组织公款旅游典型问题。
这些年,在中央八项规定的铁规矩、硬杠杠之下,明目张胆公款旅游的现象已经少了很多。
但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搞起了隐形变异的公款旅游,比如“借壳游”、“顺带游”、“夹私游”……手段翻新,日益隐蔽。
违规旅游,很多都是由风及腐、风腐一体的典型案例。